收藏网站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学案例库
您的位置: 首页 > 案例库 > 新媒体

上传性·情 下载名·利——网络媒体在张钰事件中的作用

2019-04-02 06:14 浏览次数:489作者:系统管理员

案例简介

张钰事件的社会背景】

  张钰因在2003年年底向媒体报料“导演黄健中性丑闻”事件而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后张纪中因在《中国广播影视报》评价此事件时发表:“这个女人很坏、很可怕。”的言论被张钰2005年7月一纸诉状告到北京市海淀法院。2006年5月北京市海淀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张纪中等人不构成对张钰的名誉侵权。张钰在状告三大导演名誉侵权案一审败诉后,提出上诉。2006年9月11日,北京市一中院终审宣判,法院维持了一审驳回张钰全部诉讼请求的判决。张钰状告张纪中等人败诉。

  2006年年末,张钰突然杀了一个回马枪,公布了和某导演的“性爱录像”,声称要把那些假仁假义的导演拉下马。一时间,性·谎言·录像带·潜规则成为2006年年底的关键词。张钰也因网络而成为红人,名气和身价也跟着飞涨。网络不仅为上传性情,下载名利提供了便利的通道,还为我们带来了一个充满悬念,娱乐和性的网络世界,全民进行着一场看似毫无代价的娱乐狂欢。

  长期以来,中国都是一个缺少民间表达的国度,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从来没有开放出让足够多的人参与进来的对话空间,而对于一项不利于自己的制度安排,民众也很难公开表达自己的诉求。后来,我们有了网络,一改传统媒体中以精英人物为主角的局面,我们得以更多的发出来自底层的声音,网络成为民意的出口和意见辩论的平台,公众在网络上对公共事务发言和商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决策的民主化。在后来,我们发现网络不仅是一个传播信息和舆论的媒介,更是一个可以让全社会参与进来的娱乐大舞台。

  对于一般网民来说,网络创造的娱乐价值似乎不需要花费分文,但娱乐从来不是有效的利益表达。像张钰这样的网络红人的背后,蕴涵着巨大的商业利益驱动。张钰的两段性交易视频出现在优酷网之后,这个刚满5个月的网站浏览量增加了10倍,并且在一个月后拿到了一笔1200万元的风险投资。网络传达民意作用受到了商业力量的扭曲,网络远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民主,很多时候其实是各种商业动机,甚至是暴力动机或无意识动机的结果。

  是利用网络进行民意的启迪,塑造更理性的民间舆论;还是沉迷于狂欢之中,在网络红人的娱乐和刺激下退化成“鼠标土豆”,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的选择。

  【张钰事件的主要经过】

  1.张钰因在2003年年底向媒体报料“导演黄健中性丑闻”事件而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2003年12月底,张钰向媒体报料称自己持有黄健中隐私录音带的信息,证明2002年6月1日黄健中在家中当着她的面与她的一位“朋友”小霞发生了性关系。而她之所以公开此录音带的原因是黄健中迟迟不遵守“规则”,安排其出演角色。此事在媒体和娱乐圈引起了轩然大波。张钰因此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之后黄健中在媒体上回应称,那天确实和张钰吃过饭,但喝了两瓶啤酒后他就开始神志迷糊,完全不记得那天发生了什么。

  此后,张钰先后两次接受《中国广播影视报》记者的采访,记者也先后在2004年1月2日和2004年1月9日,在该报纸上写了题为《著名导演黄健中卷入录音带丑闻--张钰:我有重磅猛料没说》、《黄健中丑闻女主角发出最后通牒--张钰:我有黄导丑行的照片》的文章,两篇采访均为张钰一方的自我陈述,并没有相应的录音带、照片等证据佐证。同时该报转载了刊载于其他媒体的张纪中、于敏与黄健中等人对此事的相关评述,同时转载的还有《黄健中的四点声明》。

  其中张纪中评价称:“这个女人很坏、很可怕。她在我们的《蓝色妖姬》里演过一个群众演员,当时就用这个方法坑过黄健中。黄健中根本不可能做这种事。”

  于敏评价称:“他有一个当副导演的朋友,因没让张钰上戏,她就找到这位导演的妻子大吵大闹,说他强奸了她。朋友吓得差点跳楼,后来朋友用钱才摆平了此事……”

  黄健中则在声明中称:“尽管张钰曾用所谓2002年6月1日的录音带要挟过我,但是我还是要劝她学好,要挟是绝对不会得逞的,黄健中不怕威胁。”

  2.张钰状告三大导演,一审和终审败诉

  2005年7月,张钰以张纪中、黄健中、于敏对媒体发表了有损自己名誉的谈话,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所主办的《中国广播影视报》刊登了上述谈话为由,向法院起诉,要求赔礼道歉并赔偿经济损失40万元和10万元精神损害赔偿。

  2006年5月北京海淀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判决称:张钰曾主动将其持有黄健中隐私录音的事件披露出去,在并无相应证据的情况下发表大量个人言论,应当预见到此后所引发的多种影响。她在通过此种方式将自己置于公众人物角色的同时,就应当容忍乃至接受当事人及大众基于一般的社会道德评价标准对此“事件”进行正面的或相对负面的评价。而张纪中、黄健中、于敏三位导演对“性丑闻”事件发表的言论,是基于一般的社会道德标准对此事件进行的评价,并不构成对张钰名誉权的侵犯。

  《中国广播影视报》所转载的《黄健中的四点声明》,是事件当事人针对事实状态的描述及针对相关指责的正面回应,声明中并未使用侮辱、诽谤的语言毁损张钰的名誉。张纪中、于敏的言论,是针对张钰指责黄健中及圈内“规则”等种种言论的基础上所发表的相应看法,是对自己所了解的张钰另外一些情况的真实感受和对比描述,并不构成对张钰名誉权的侵犯。

  《中国广播影视报》在报道此事时有双方当事人的观点,且作者在“记者观点”与“采访后记”中表明了中立的观点,因此也不构成对张钰名誉权的侵犯。最后,一中院作出张钰败诉的终审判决。

  张钰在状告三大导演名誉侵权案一审败诉。之后张钰提出上诉。

  2006年9月11日,张钰告三大导演名誉侵权案在北京市一中院终审宣判,法院维持了一审驳回张钰全部诉讼请求的判决,这就意味着三大导演在媒体上评价张钰为“坏女人”、“很可怕”等语言并没有对其造成侵权。

  3.张钰在网上公布“性录像带”

  2006年11月15日张钰在新浪网开博客

  2006年11月17日晚,张钰在自己的博客中透露:“我已经决定今天晚上在优酷网上公布最真实的'录像带'”2006年11月18日凌晨,优酷网公布了张钰第一部性爱录像(张钰 录像:一)。张钰给这个视频做了说明,内容为“我不再做沉默的女人,让一切大白于天下吧!”。录像的人物是一个西安电影制片厂的金姓导演和一个女子。张钰首先在开场白中说,她是在拍摄该导演与某名导合拍的《宫廷画师郎世宁》时发生关系的。画面显示,该男子和另外一名女子在床上裸体相对,画面做了马赛克处理。在发现被录像后,该男子曾试图抢夺摄像机,不过被摄像女子(张钰?)喝止。

  2006年11月18日,张钰又在优酷网公布了第二部“性录像带”(张钰 录像:二)。这样在优酷网上出现了两段经过处理的录像带。晚21时37分,登录这家网站时,其首页已经登出“张钰录像带终于公开!”的视频,并且分第一部、第二部。这两部视频在最前端加播了张钰的一段“讲解”,张钰称此举是为了回答网友质疑,简单介绍录像中的人物及其结识经过。第二部视频中的女主角为张钰本人。张钰在讲解中对与其在一起的男子指名道姓,并且说当时这个导演打着介绍戏的名义,带她到位于马甸的一处出租房,短暂的视频中显示二人衣着暴露接吻的镜头。视频信息上显示,第一部的发布时间显示为21个小时前,“会员:张钰”,下边标注:“我不再做沉默的女人,让一切大白于天下吧。”网页上显示,两部视频的播放次数分别为145万余次和28万余次,评论总数也近2千条。

  4.张钰公布第三部“性录像带”?

  2006年11月23日下午,一个名为“张钰第三部录像带”的视频惊现土豆网,一时点击率又直线暴涨,短短的几个小时内就有2000多网友光顾,跟贴更是一个接一个。在这个短短一分多钟的视频中,开头是张钰接受采访时的一段讲话,然后就出现了一小段画面效果相当模糊的性爱录像,视频上的女主角的脸部全程被打上了马赛克,而男主角的脸部比较清晰。在视频快要结束时,男主角神色相当轻松地做了一个起身关闭摄像机的动作。但是张钰本人不承认这个录像的真实性,称是被人恶搞。

  【张钰事件结果及影响】

  1.事件的结果

  (1)张钰公布“性爱录像”后,名气和身价飞涨

  张钰公布“性爱录像”后,她的名字每天都占据着各个媒体娱乐新闻的重要版面,从传统的报纸,电视,到互联网,人们看到的,听到的,说到的都是张钰的名字以及她的“性爱录像”。随着名气的增加,其身价也跟着飞涨。在张钰发布“性爱录像”一周以后,福建的一位商家请张钰出席他们公司的开业剪彩,张钰对出场费的要求张口就是10万,经讨价还价后,张钰坚持2万是她的底价,最终双方不欢而散。后记者致电张钰,她说她现在有很多商家都在和她谈合作,随后会有一系列的广告和代言推出,她要2万一点都部过分。“不能再少了,请不请随便你!”这是张钰对那家公司工作人员说的话。同时,张钰也推出自转,一开口就要出百万天价。

  (2)刚满5个月的优酷网站浏览量增加了10倍,并且在一个月后拿到了一笔1200万元的风险投资

  据优酷网总裁古永锵透露,优酷网的一个编辑正好跟张钰相识,在张钰新浪博客上透露出消息的当天,编辑就敏感的意识到,这是一个热点题材,马上联系到了张钰。张钰同意将她的视频放到了优酷网上,更为关键的是,张钰还主动在其新浪博客上加上了视频链接的地址。恰巧,新浪方面也捕捉到了这个热点,就在首页推荐上放了很多天,很多网民顺着张钰新浪博客上留的视频地址来到了优酷网。据悉,在张钰“性爱录像”在优酷网上首次公布时,优酷网用户数在两三天时间里迅速达到836万人次,评论达7000多条。

  2.社会影响

  (1)网络给人们提供一个充满悬念,娱乐和性的虚拟世界,这个世界不仅仅是现实世界的折射,更成为现实世界的一个补充。在这个世界里,想成名的人找到了一个快速成名的通道,他们通过上传隐私,借助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和便捷性来获得名和利,而普通的网民则在这个虚拟世界里找到了全民狂欢的最好场所。

  (2)张钰公布“性录像带”对社会道德构成了挑战,同时引发了社会对于她此举是否侵犯隐私权的讨论。张钰公布录像的初衷是为了揭发娱乐圈的“潜规则”,且不论这个初衷的好坏,她把这些内含色情的录像放在网络这个公共的传播平台商上进行传播,这本身就是对社会道德的挑战。同时,她未经当事人的许可,就把内含他们形象的录像公开传播,是否侵犯了这些人的隐私权,这在法律上同样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事情。

案例访谈

东方卫视对张钰事件的访谈(见视频文件夹[娱乐频道]张钰公布性交易录像

案例讨论

  1.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网络娱乐化的认识。


  2.结合本案例,谈谈你对娱乐红人背后蕴涵的巨大商业利益驱动的认识。


  3.针对网络舆论环境的无序性和随意性,应该如何去加强引导和规范


  4.你如何看待网络传播功能的变化


  5.在这场网络造星的运动中,究竟是民意的释放,是商业力量塑造还是政策放任的结果?谈谈你的看法。


案例分析

  【张钰事件分析】(一)


  张钰从2003年年底向媒体报料“导演黄健中性丑闻”事件而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开始,到状告三大导演直至在网上公布“性录像带”,她一直都在努力试图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对象。但是不管是向媒体报料“导演黄健中性丑闻”事件还是状告三大导演,她带来的轰动效应都不及公布“性录像带”带来的厉害。2006年11月18日发布“性录像带”后,一时间,张钰·性·谎言·录像带·潜规则成为2006年年底的关键词。究其原因,“性录像带”中暗含的色情诱惑是一方面,但是让张钰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更为关键的原因却是网络媒体在传播中所凸现的几大特性:


  1.网络传播的广泛性,及时性和便捷性


  这如所有通过网络传播而成为全民话题的事件一样,张钰事件同样体现了网络传播


  的特性--广泛性,及时性和便捷性。互联网作为一个覆盖全球的国际网络,是向所有讯息发布者和接受者开放的讯息通道。在这样一个跨国界的开放性虚拟空间里,全球各地的人们可以同时共享信息资源和即时进行信息交流。互联网全球覆盖的特性,使得网络新闻传播的受众也打破了地域限制。网络传播活动的层面和广度远远大于报纸和广播电视传播。同时,由于现在网络的普及和带宽的提高,上网已经成为非常便捷的事情。


  在张钰事件中,充分的体现了网络传播的这些特性。张钰成为公众人物始于向传统媒体《中国广播影视报》爆料自己持有黄健中隐私录音带的信息,后来与三大导演的官司也主要是通过传统媒体的报道,在社会上起到的轰动效应并不是太大,张钰这个名字那个时候还不是人人都挂在嘴边的名词。然而,2006年11月18日张钰通过网络发布其“性录像带”,仅仅一天的时间,张钰的名字通过网络在社会中迅速传播,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网络传播的及时性,便捷性和广泛性由此可见一斑。


  2.网络传播的娱乐化倾向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说,电视时代成为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娱乐不仅


  仅在电视上成为所有话语的象征,在电视下这种象征仍然统治着一切。我们的文化已经开始采用一种娱乐的方式处理事务,尤其是重要的事务。随着娱乐业和非娱乐业的分界线变得越来越难以划分,我们文化话语的性质也改变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政治,宗教,新闻,体育,教育和商业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


  媒介传播的娱乐化倾向伴随着技术的进步而发展。在传统的印刷状态下的传播是理性,严谨和逻辑明确的;然而从19世纪末开始,电报,电影等技术的出现为“娱乐时代”的来临奠定了基础。电视则将娱乐扩大至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娱乐成为电视上所有话语的超意识形态,不管是什么内容,也不管采用什么视角,电视上的一切都是为了给我们提供娱乐,我们进入了一个娱乐至死的年代。网络作为继报纸,杂志,电视后的“第四媒体”,同样继承了娱乐至死的精神。


  同时我们正在置身于一个消费型的时代,而精神消费的最高形式就是娱乐。在各种信息呈爆炸式增长的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的发展带来了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各种压力也不断加大。,面对信息膨胀和更新过快、全球化、泡沫经济、危机意识等等一系列名词或动词所带来的压力,在繁重的工作之后,闲暇时的人们希望接受富有娱乐性质的信息。相当多的人都愿意让传媒都远离价值,只提供娱乐和消遣。同时由于网络开放虚拟的空间使其成为公众极好的娱乐选择场所,成为人们娱乐与享受感观快乐的载体。


  张钰正是利用了网络的这个虚拟的娱乐场所和大众的心理,通过上传自己的隐私引起全民的娱乐狂欢。全世界的受众都可以通过网络观看张钰的“性录像带”及关于此事的论争,就如同通过网络观看了一场有趣的电影一样。人们面对着电脑,对着屏幕傻笑,在网络红人的娱乐和刺激下退化成“鼠标土豆”,正如赫胥黎在《美丽新世界》告诉我们的那样,他们用笑声代替了思考,并且他们还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


  3.web2.0时代网络传播环境的无秩序性和随意性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我国互联网已经进入了web2.0时代,它的核心价值就是用


  户创造内容。普通受众不仅是信息的获取者,也是信息的提供者,web2.0时代为用户带来了真正的个性化,去中心化和发布信息的自主权。web2.0时代因此成为个人传播的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和言论。


  在网络传播中,由于网民的地位、角色不同,接受传统道德教育的巨大差异性,对同一事情的道德评价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是完全冲突的。网络社会同时把人们置身于现实的和虚拟的社会之中,网民们对这两个社会的道德行为准则及道德意义的认识都存在着巨大的反差。传统道德舆论和网络道德舆论的巨大反差也使网民们的认知和行为往往出现偏差,产生道德意识的弱化、道德责任的背离和道德行为的失范。传统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的约束作用在“网络社会”中某种程度的“失灵”,导致大量的道德失范现象在网络社会中出现。网络传播环境呈现无序性和随意性。个人传播大行其道的web2.0时代,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发布和传播各种形式的信息和言论,更加剧了网络传播环境的无序性。


  在张钰事件中,张钰利用网络的平台发布“性录像带”,其目的是为了揭发娱乐圈


  的“潜规则”,但是视频的自由传播同时也带来了道德和法律的问题。她把这些内含色情的录像放在网络这个公共的传播平台上进行传播,这本身就是对社会道德的挑战。同时,她未经当事人的许可,就把内含他们形象的录像公开传播,是否侵犯了这些人的隐私权,这在法律上同样是一个值得商榷的事情。


  网络传播环境的无序性同样也体现在网民的对这些录像的反应上。上网的人我们看作是“网络人”,由于“网络人”的虚拟性,使得部分人的网络行为具有匿名性,“网络中没人知道你是一只狗”的观念大行其道,“网络人”自我角色意识淡化,良心机制在“网络人”行为中的自我监督作用减弱。因而漫骂,仇视,不理性的话语在网络上泛滥。


  在张钰事件的案例中,张钰将“性录像带”放到网上之后,评论从四面八方涌来,支持者有之,但更多的是批评指责以及漫骂和仇视。“全民开讲”演变成了“全民乱讲”,网络在扩展表达自由的同时,也扩展了表达的不负责任。因此,无视他人的尊严和权力,似乎已经成了网络传播环境下的大多数人的基本心态。网络的言论自由被扭曲成肆意侵害他人人权的工具。这种过分膨胀的网络精神对于社会、对于政治生态产生了很坏的影响。网络的传播环境需要整治和监管。

张钰事件分析】(二)


  4.网络传播逐渐成为创造商业利润的工具


  美国波兹-阿伦-汉密尔顿传媒娱乐公司首席顾问米切尔·沃尔夫在《娱乐经济》一书中指出,当全球娱乐业持续发烧、娱乐因素成为产品与服务的重要竞争关键、其他产业不断仿效娱乐业大亨采取的策略时,便进入了娱乐经济时代。在这种“唯娱乐是图”的时代氛围中,挖掘产品可以卖弄的娱乐点成为许多媒体应对竞争的策略。网络媒体作为新兴的大众传播方式,自然也不甘示弱,抓住“性录像带”这一娱乐商机,与商业操作结盟,通过“性录像带”中暗含的色情诱惑而赢得注意力,获取经济利益。在这种追名逐利风气的误导下,网络传播逐渐成为创造商业利润的工具。


  优酷网一直都在否认利用张钰的“性爱录像”进行商业操作,按照优酷网总裁古永锵的说法,他们之所以能够有张钰的“性爱录像”是因为优酷网的一个编辑正好跟张钰相识,在张钰新浪博客上透露出消息的当天,编辑就敏感的意识到,这是一个热点题材,马上联系到了张钰。然后张钰同意将她的视频放到了优酷网上。不管这个说法是真是假,现实的数据还是很能够说明问题。在张钰的“性爱录像”在优酷网上首次公布时,优酷网用户数在两三天时间里迅速达到836万人次,网站浏览量增加了10倍。在alexa的网站点击量统计中可以看到优酷当时网站浏览量的“井喷式”增加,形成“优酷曲线”。同时优酷网评论达7000多条。并且在一个月后拿到了一笔1200万元的风险投资。


  张钰的“性爱录像”不仅成就了“优酷曲线”,其背后还若隐若现的出现了“网络推手”的影子。网络推手这个新兴名词在互联网上被解释为:致力于打造网络明星,懂得网络推广并能应用的人。张钰曾经在采访中承认背后有人“撑腰”,虽然后来又极力否认,但是我们还是能够从中看出背后网络推手的存在`。


  5.博客在网络传播中的巨大作用


  博客即blog,来源于webblog的缩写,特指一种特别的网络个人出版和发表文章的方式,倡导思想的交流和分享,并不断更新。比较完整的博客概念一般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其内容主要为个人化的表达;二是以日记体方式而且频繁更新;三是充分利用链接,拓展文章内容,知识范围以及与其他博客的联系。Blog是一种蕴涵网络原质力量的以公众为中心的新兴网络传播形式,是继E-mail,BBS和ICQ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博客的传播结果与以上三种呈离散的点的传播结果不同,它具有强大的超链接功能,使得“个人日志”在时间纬度上呈现一个完整的个体或者一个方面的完整形态。因此,博客传播表现出了“点对点、点对面、面对面”的复合方式。博客具有强大的“网聚人的力量”。1998年的“德吉拉报道”因发布克林顿的性丑闻让世界第一次感受到了博客的力量。2001年的“9·11”事件,使人们对博客这种最实时最有效的信息传递方式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此以后,博客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其使用数量迅速壮大。


  博客具有自主化的特点;它是个人展示的舞台,个人化的行为,个人化的角度,个人化的思想,是博客文体能够吸引博客本人和读者的力量源泉。同时博客又具有平民化的特点;博客被称为“2分钟上手的发报台”是一种超级简单的个人网页工具。无论在技术,形式还是在商业模式上,它都平淡无奇,然而这也正是它的“平民”气质所在。在技术层面,博客满足了“四零”(零技术,零成本,零编辑,零形式)条件,从而实现了“零进入门槛”。成为一名博客,没有任何技术含量,没有任何新技术,不需要注册域名,不需要租用服务器空间,不需要许多软件工具,不需要许多网页制作知识。Blog是一种傻瓜式的工具。


  博客这种傻瓜式的要求使得博客是个人人都可以拥有的开放的私人房间,在这个房间中,你可以针砭时弊,发泄情绪,还可以展示那些本属于个人私密的东西。但是从另一个方面看,博客又通过“超链接”等技术手段,将这些个人的信息“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而这些“个人”的信息一旦流入大众传播的渠道,他们就会设定社会和媒体的议程。网络传播在“去中心化”之后就会有一种“再度中心化”的趋势,个体传播者在吸引眼球的过程中成为传播的中心。通过博客这个工具,你不仅可以用它来自娱自乐,还可以用它来做明星。


  张钰2006年11月15日在新浪网开博客,2006年11月17日晚就在自己的博客中透露要在优酷网上公布“性爱录像”,并提供了一个视频链接。访问她博客的网民根据这个链接来到了优酷网看到了这个录像,从而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张钰利用博客传播的这种巨大作用,靠展示自己的隐私而引爆网络,最终成为“天下谁人不识君”的网络明星。


使用说明

  本案例涉及的知识点包括:


  网络传播环境的特点


  博客传播的功能


  网络传播的特性


  web2.0时代个人传播出现的问题


附录

  【与案例有关的研究资源】


  2004年1月2日《中国广播影视报》《著名导演黄健中卷入录音带丑闻--张钰:我有重磅猛料没说》


  2004年1月9日,《中国广播影视报》《黄健中丑闻女主角发出最后通牒--张钰:我有黄导丑行的照片》


  张钰告三大导演终审败诉已做好准备退出演艺圈


  古永锵披露优酷诸多内幕


  公开性爱录像张钰首次承认背后有人“撑腰”


  张钰曝光性交易身价大增受邀剪彩张口要10万


  张钰事件前后的“优酷曲线”


  张钰在网上公布某导演性爱录像(图)


  专访张钰:我绝不做沉默的羔羊


  网络传播娱乐化的审美思考


  博客_网络传播的新锐


  《娱乐至死》[美]尼尔·波兹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